街坊佈告欄

彰化縣防暴宣講師許峯銘

許峯銘社區防暴宣講師,目前兼職擔任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TTQS輔導顧問及講師。很喜歡到光慧教學樓,學習幸福家庭樂活人生社區公益講座。把聖賢的善知識運用到社區防暴的宣講,提升社區民眾的正能量。

王鳳儀言行錄   3.孝心
  • 許峯銘

  • 發表於 2024-01-02 20:17:23

王鳳儀言行錄 3.孝心

三、孝心

樹桐十五歲的那年,仍然是為人放牛,每逢年節囘家省親的時候,他的母親,總會留些好吃的東西,拿出來叫樹桐吃,說:「樹桐,這些好吃的東西,是留下來要讓你吃的。你快吃罷!」樹桐說:「媽媽!這些東西算什麼好吃呢?東家那裡好吃的東西樣樣有,我都吃飽了,一口都吃不下,留給弟弟們吃吧!」樹桐這些話,就是要安慰他的母親。因為他的母親常在想樹桐的年紀如此小,在外能不能吃得飽、睡得好?樹桐雖尚年少已能察知母親的慈懷,用此足以安慰母親的話,使母親安心。
樹桐知道,家裡窮、人多,兄弟們又爭着要穿新鞋,都以不喜歡穿鞋為藉口,天天光着脚放牛於山上。有一天東家樹德(族兄)叫他代理到親戚家送禮,樹桐想囘家穿雙兄弟的鞋,以全禮貌,但又囘想,這樣一來又會使母親難過,終於赤着脚到親戚家了。第二天樹桐囘家對母親說出這項事,他的母親說:「樹桐你這樣做是免使我難過,反倒使我更加難過,因你去的地方,亦是我們的親戚,他們看你光着雙脚,必然會譏笑我們家窮,不是更使我難過嗎?」樹桐才知道錯了。同年有一天,得免放牛休假在家裡,跟爹鋤田,父子一邊工作一邊談,父親說:「我們朝陽人,每人有五畝地,就可保安定生活......。」當時樹桐心裡就暗自立志,將來如果能發達,亦不多貧求!以遵照父親之心意。
樹桐十六歲那年,是到新的一家做童工,這東家家裡,僱用人工多人,東家是好人,領工對樹桐也好。但是裡面,有個工人看樹桐老實可欺,時常欺負他,樹桐都不理,一次又一次,有一天同夥裡有個身材很粗的工人同情樹桐說:「樹桐你太老實了,你這樣的老實,出外當僱是不行的,你不用怕那壞東西吧!以後再欺負你,你就跟他鬪一鬪,我一定會幫你。」樹桐聽了,笑着說:「我並不是怕他呢?我離家好幾十里來做童工,我媽一定天天掛念我,若再和人打架,萬一事情傳到我父母親的耳朶裡,不就更不放心麼?我是怕我媽惦念我,着急上火,才學老實,我那是怕他呢?」欺負樹桐的那人,聽到這話以後,就不再欺負他了。

54
金剛經  第12-13分
  • 許峯銘

  • 發表於 2024-01-02 08:48:21

金剛經 第12-13分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經】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解】佛再進一步的說:「須菩提!若有人隨便在什麼地方,演講此經,甚而至少只說四句偈、四句等,使那些聽到說經的人,消除妄念。應該知道遇到說此經的處所是十分難得的,一切世間的天、人、鬼神等對於此處,皆應恭敬供養,作禮散花,如供養佛的塔廟一般。何況是那種人能完全受持讀誦般若經典,當然是格外值得尊敬了。須菩提!你可知這種人就是成就世上第一希有的無上菩提法。因般若能趨於無上菩提,世間沒有一法可與般若相比的,正因為如此,所以若是般若經典所在之處,即如有佛在,可以說得與佛弟子三寶同居,亦要宛如對佛弟子一樣的尊重。」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經】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102
以慈悲和智慧處理各種衝突
  • 許峯銘

  • 發表於 2024-01-01 09:39:12

以慈悲和智慧處理各種衝突

文╱聖嚴法師

從中國的哲學和印度的佛教,來看和諧與衝突,乃是同一個問題的兩種面向,都是正常的現象。中國哲學的陰及陽的互動,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互動,既有互相衝突的關係,也有互相繁榮的關係;彼此抗拒和爭奪,便成破壞衝突;彼此配合和包容,便能共生共榮。佛教主張的緣起論,認為人生宇宙的一切現象,都是由因緣生起,也是由因緣消失的,不論是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物質現象,乃至人的生理現象及心理現象,無一不是存在著矛盾和衝突的事實,同時也存在著妥協與調和的事實。

問題是,我們應當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些事實,又當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處理這些事實?若以我們的認知,應當以智慧來處理一切的事,又當以慈悲來對待一切的人;不要為自身製造困擾,便是智慧,不要為他人造成傷害,便是慈悲。若能調整心態,以事實的本身看待事實,便是智慧,調整心態,以包容、體諒對待他人,便是慈悲。有智慧,便不起煩惱,有慈悲,便沒有敵人。

調整心態,海闊天空

因為,以我們的認知,對於矛盾與衝突的感受,對於邪惡與不正義的評斷,對於苦與樂、幸與不幸,乃至貧窮與富足等的衡量與感受,都可能是主觀的,都可能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的。只要心態調整了,想法調整了,便可化解心中的委屈、憤怒、不平,如果心安便得幸福和平安。否則,人人向自然環境求滿足,人人向社會環境求公正,人人向不同的族群求公平,人人向家庭的成員乃至兩性的關係之間講邏輯、求平等,當然會有若干程度的效果,但其終究還會有外在的衝突和自心的矛盾。

我處理過不少衝突事件,我每次都見到發生衝突的兩方人員,都會覺得對方是加害者,自己是受害者,都認為為了討取正義及公平,必須採取報復的行動;縱然經過分析討論之後,被判斷為理虧的一方,也會覺得非常地委屈。我的處理方式是告知他們:若以報復做為懲罰對方的手段,不是最好的方法,甚至是最壞的方法。只要雙方都能付出尋求和平解決的誠意,便能以寬恕對方,來避免自己遭受第二度乃至第三、第四度的傷害了。

享受心靈的平安

有人認為,貧窮也會造成衝突,可能有一部分道理,但絕不是普遍的真理。其實,物質生活的貧窮,不一定就會犯罪,唯有心靈的貧窮、思想的錯誤,才會使人犯罪,才會為我們的世界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例如我自己曾經有六年在山中修行,每天最好的食物是吃番薯葉,也曾經貧窮得流浪在紐約的街頭,因為我有宗教的信心,我有要把佛法利益分享給他人的弘願,所以反而覺得充滿了幸福。

每一個人或者每一個族群的經濟生活、社會地位,由於先天的條件、後天的勤惰,以及時空環境因素的不同,要求一律平等,是永遠做不到的。唯有鼓勵財富較多的人,知能較高的人,多為全人類的福利做布施;也鼓勵貧窮的人充實知能,努力進取,並且學習著享受心靈平安的財富,才會拉近貧富不均衡的差距,也才能減少各式各樣的衝突現象。

44
時間管理
  • 許峯銘

  • 發表於 2023-12-27 00:00:01

時間管理

解決方法:運用時間管理
實踐方法︰
1. 訂立目標
有清晰的目標猶如射箭時要有一個箭靶,這樣才能令箭手對
準焦點而作出適當的行動。而這亦有助我們集中意志力去追
求預期的成果。在訂立目標時要注意以下的準則︰
 所訂的目標要清晰明確
 所達致的成果是可以量度的,以致可以評估進度和成效
 按著現有的資源及能力作計劃,目標才有可能實現的
 有時間上的限制,這樣才能較容易去評估進度及鞭策自己朝著目標邁進
2. 分配時間
有了目標就要有行動去配合。要仔細地計劃一下實踐目標所需要進行的行動,並安排好
行動的先後次序,再賦予每項行動所需要的時間及最遲需要完成的日期。注意事項:
 避免將時間填得太滿,要預留一些時間去處理突發的事情及不能預計的打擾
 嘗試記下當天需要處理的事項,列出清單,避免遺漏
 若然自己的時間有限,就要果斷地拒絕別人的要求,只要禮貌地和清晰地將原因說
出,對方是會體諒的
 凡事要認真,但不一定要求完美,吹毛求疵只會花上不必要的時間
3. 優次有序
為了方便分配時間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項,可以透過記錄詳盡的日誌,把每日活動
記下,並做簡單分析。下列是記錄日誌時的要點︰
1.按時間順序、記下當天所有的大小事項。
2.對每一個事項設定緩急先後的順序,以便在當天結束時,了解自己在最優先事項上
花了多少時間。
3.分析為何在某事項花費的時間最長,看看如何作出改善。
日誌建議七天為最理想,不時作出分析及檢討。
對於重要而又急切的事情就要優先處理。
4. 避免拖延
拖延很多時候都是由於人為因素。只要立下決心,大多數的拖延原因都是可以解決的。
拖延原因
缺乏興趣 盡量找出事情做完所帶來的好處
沒有迫切性 嘗試為要完成的事情設下最後限期來激勵自己
建立信心和意志力去克服困難
逃避困難的事情
缺乏獎勵 對於努力完成的事情,即使只是一個段落,都給予自己一些獎勵
以激發自己繼續努力
過分憂慮 給自己充裕的時間去作好準備,以增加開始進行事情的信心
猶豫不決 要當機立斷,盡快作出決定
5. 提高效率
提高辦事效率是以最少的資源來獲取最大的成效,而不是要不眠不休,每晚挑
燈夜讀才表示勤力及有效率。因為人的體能狀態時有起伏,在非狀態下做事所
花的時間會比較多。如要提升辦事效率就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 量力而為
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並依據自己的狀態來編排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就安排
在最高工作效率的時段做,例如休息過後。
 作息定時
努力過後就要給自己一段小休,以鬆弛身心。休息時可以聽聽音樂、與家人
閒聊一會或進行自己有興趣的活動。休息過後就可重振精神,繼續努力。
 保持健康的身心
健康有問題就必然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有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及充足睡眠
等健康生活方式,就可保障身體的健康。此外,積極的人生觀及保持愉快開
朗的心境對於克服困難及增加自信都有很大的幫助。不要誤信煙、酒或藥物
是可以提神或增加辦事效率,反之,這些東西只會危害身體的健康。
 善用空隙時間
有些時候在不受我們控制的環境下,時間就溜失了,例如遇上交通擠塞或排
隊輪候等。其實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去計劃一下以後要做的事情或寫下短期內
需要完成的事項

54
福慧雙修的歷程
  • 許峯銘

  • 發表於 2023-12-26 09:45:27

福慧雙修的歷程

過去在迦葉佛的時代,有兄弟二人一起出家求道。哥哥每日精進持戒、誦經、打坐修習禪定;弟弟則勤於向施主們募化,並以所得的財物來廣修種種福德。

到了釋迦文佛出世的時候,這兩位兄弟中的哥哥投生為大長者的兒子,弟弟則成為一隻力大無窮、能戰勝敵人的大白象。長者的兒子這一世仍舊出家學道,並且證得阿羅漢果,具有六種神通;但是因為福德淺薄,經常化緣不到食物。

有一天,長者的兒子進城,四處托缽化緣,卻沒有得到任何供養。他不知不覺走到了大白象的象舍中,看見國王供養白象種種食物、用具,十分豐厚,就對白象說:「我和你,都是有罪過的啊!」白象聽懂了比丘的話,感悟到自己過去所造的業因,整整三天都沒有吃一口食物。

負責照顧白象的人看到這個情況感到非常害怕,就去尋找這位比丘,問他:「你是下了什麼咒語,讓大王的白象生了病,而且不能進食?」比丘回答:「這隻象是我過去生的弟弟,我們在迦葉佛的時代一起出家修行。我當時只注重持戒、誦經、坐禪,而沒有行布施;弟弟則是只向眾多施主化緣,然後作種種布施供養,卻沒有精進持戒、學習教理。弟弟因為只修福德,而沒有持戒、誦經、坐禪的緣故,所以今世成為白象之身;但也因曾行廣大布施,現在才能得到各種豐足的供養,飲食及用具齊備無缺。而我則是一心行道,卻未修布施之故,今日雖然得證道果,卻化緣不到任何食物。」

這位比丘與白象雖然生在佛世,但由於過去修行的因緣不同,所以一方雖有福報卻為畜生道,一方雖修行成道,卻仍然為飢渴所困。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