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傳統社會的文化觀念中,總是賦于孩子們,不同性別,就該要擁有不同的喜愛以及不同的行為模式,例如,男孩子就該剛強,女孩子就該溫文恭儉,致使許多孩子們在壓抑中成長,而這些標籤也可能使孩子們,間接失去了某些與生俱來的天賦,甚是可惜。

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 )曾說過:「我們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而是為了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孩子視我們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柱,如果我們能有意識的排除壓在他們身上的框架,支持且尊重真正的喜好,欣賞與適性天生的氣質,相信孩子必定會更自在更快樂的成長。而這不就是當初懷胎所許的願:希望寶貝健康、快樂的長大!

相同的,即使是成人,只要行為、喜好不危及他人的權益&安危,我們都不該施加特定的性別框架在其身上,故為了提醒大眾,性別不該是行為&喜好的框架,忠權用框架的行動劇喚起大眾對其議題重視。